“中華大糧倉”北大荒,塞外魚米香,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之說而為世人所向往。
豪放風姿的北大荒人,以“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向世人展現著“誠信、務實、創新、卓越”的新形象。
是什么讓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強調:北大荒是全國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要積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是什么讓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提議為北大荒的“300億”鼓掌?
是什么讓中國稻米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北大荒召開……?
我們努力搜尋著答案----
在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的旗幟下,北大荒稻米產業發展翻天覆地,有目共睹。廣袤沃野的巨變,令關注北大荒拓荒史詩的世人發出感嘆:好米源自北大荒!
這也是立于天地間、長在黑土地上北大荒人的莊重承諾。
一把勇當砥柱的大米
曾經,這里是沉寂無比的土地。因為無數英雄赴北疆而熙熙攘攘:是14萬名復轉官兵、20萬名內地支邊青年、54萬名城市下鄉知青、10萬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
60多年的時間里,累計生產糧食3590多億斤,累計向國家貢獻商品糧2760多億斤。
1995年以來,在北緯45度線上,北大荒人突破禁區,巧奪天工,墾區水稻種植業在經濟比重中升位,由190萬畝遞增至目前的2000萬畝。
而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用畢生精力把高深的水稻栽培理論轉化成稻農都能輕易掌握的“傻瓜技術”,在黑龍江創造了水稻平均單產1200斤的奇跡。
聽到北大荒八五六分公司職工陳化祖挺起胸膛自豪的說:我是北大荒人,今年水稻又會是個好收成!
告別了小四輪,來了大馬力。眼看水稻進入了灌漿初期,還聽到富錦市長安鎮農民王友講述他們的心聲:北大荒的代耕、代種、代管、代收,讓每畝地平均能增收30多元!
讓我們將時光追溯到2001年底,總局黨委做出果斷決策,將墾區原六家米業公司整合為北大荒米業集團的決策。
北大荒有幸,稻米產業從此平添了一顆巨星。35家稻米加工廠,168家理事會成員,這個總加工規模在700萬噸的現代稻米產業集群,屹立在黑土地上。
北大荒米業董事長總經理徐耀輝說:在保障糧食安全的一次次考驗中,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北大荒的“調節器”和“穩定器”作用不斷凸顯。
2003年4月,北大荒米業48條生產線全線啟動,以每天一個專列的速度支援北京市民抗擊非典。重托在肩的北大荒人是不能在危難時刻,讓國家為糧食安全問題為難的。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不久,一條迅速保障災區糧食供應的指令發往北大荒。48小時后,滿載2460噸北大荒大米的糧食專列從黑土地發往四川汶川地震災區。
2010年,在西南五省區大旱的關鍵時刻,北大荒米業又向災區緊急加工調運大米2400噸,有效發揮了國有大型糧食加工企業在國家應對緊急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時至7月中旬,中央軍委紀委書記童世平在考察北大荒后激動地說:看到這么壯觀的場面,看到長勢這么好的稻田,就不用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擔憂,軍隊糧食也有了堅強的后盾。
一把七十二變的大米
今天,當人們奔馳在廣袤的田野上、徜徉在現代化城鎮里,遨游蜿蜒流淌的三江,總有看不完的景,聽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秘密……
無論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還是興凱湖,北大荒的現代大農業已頗具規模。農業科技園,科技示范帶、研發中心、稻米加工園區,一個個閃光的項目榮耀其間。
步入廠區,稻殼烘干塔直指穹蒼,金屬倉儲設備挽著鋼鐵的臂膀,車間內各種管線排列有序猶如韓信布陣;員工們氣宇軒昂,一袋袋大米歡快的跳下生產線,不久將運往南方銷區,……
北大荒米業三江制米廠作為全國低碳經濟的典范之一,展現出的是一株水稻“金色鏈”:過去,它只作為“原字號”產品銷往各地,如今已在全產業鏈條上被“吃干榨盡”——
秸稈一部分用于沼氣發電、造紙,一部分就地還田,成為下一茬作物的肥料;剝殼處理后,稻殼被輸送到電廠用于發電,燃燒后的稻殼灰經高科技手段變成白炭黑和活性炭;米糠被提煉加工成米糠食用油,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可以提煉出卵磷脂、肌醇、谷維素等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荒米業先后引進了稻殼烘干項目、稻殼發電廠項目等,并利用稻殼、秸稈等廢棄物發展和生物質能源,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經濟圈。
在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滋潤下,稻殼變成了滾滾的財源,北大荒人還計劃將減排的二氧化碳指標,到國外進行交易。像“變型金剛”般,這株水稻衍生出30多種產品,每噸增值800多元錢。
此刻,翻開北大荒稻米發展史的畫卷,我們發現,除了有歷時8年氣勢恢宏的治洪除澇的“三江戰役”外,北大荒又迎來了10年科技升級產業的“攻關之戰”。這對推動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推動行業發展起到了典型示范的引領作用。
一把日新月異的大米
滄海桑田,歲月如歌。穿越60多年的時光,北大荒不僅為祖國貢獻出如山般的糧食、更走出一條北大荒特色的現代稻米產業之路。
機械耕耘黑土,喜看稻菽千重浪;銀鷹翱翔藍天,噴灑甘露百米香。
誠信、務實、創新、卓越,北大荒人以這一核心價值觀審時度勢,著眼當前;探索、開拓、奮進、奉獻,北大荒人正在滄桑巨變的黑土地上鐫刻更加美好的未來。
艱辛的探索,換來了黑土地糧食產量的“三級跳”。
——1995年,在積蓄了近40年后,北大荒糧食年產量首次超過100億斤。
——僅僅用10年時間,北大荒人就讓這個數字翻了一番,2005年產糧200億斤。
——4年后,又一個“百億斤”臺階被征服。年產量和商品量雙雙突破300億斤。
這是跨越,北大荒提出建設集種植、加工、貿易、研發“四個中心”為一體的“全國粳稻中心”。
這是超越,北大荒米業提出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銷售大米100萬噸的“雙百”目標,打造世界級的中國米王。
這是卓越,北大荒集團提出實現糧食年產400億斤,沖刺世界500強。
這里是希望的沃土、勝利的家園,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令北大荒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新時期的北大荒人以總攬全局的開闊視野,正書寫著稻米產業的壯美詩篇。
北大荒米業位列大米行業50強首位、入選全國首批放心糧油示范企業,多年蟬聯“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
北大荒大米為中國名牌產品、最具市場競爭力產品和全國“放心米”;
“北大荒”成為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亞洲農業第一品牌,世界品牌試驗室對“北大荒”品牌的最新估值是268.88億元。
大米的時代,吹響了稻米業的不斷的踴躍的號角;一個個神奇的故事,仿佛就發生在一夜之間。
今日,北大荒已不是一個糧食生產基地的代名詞,北大荒米業正以“寧可透支生命,絕不拖欠使命”的氣魄,奮力開拓,勇往直前。
就在這歷史長河里,就是這一把米,逐漸積沙成塔,最終匯聚成為時代潮流中的響亮音符,一直流傳開去。“人間天上難尋!”、“仰視你,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