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此外還有很多別稱,例如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等,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歷的八月十五,依照習俗,人們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中秋時節,一輪明月高掛天空,象征團圓,寄托著人們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
從前人們因交通不便,只能跟附近的親朋好友慶祝中秋佳節,游子們往往因不能及時歸。大文豪蘇軾更是在中秋節寫下了名垂千古的《水調歌頭》來表達他對親人深深的思念。而現在通訊發達,交通便利,人們出行非常方便快捷,無論是高原腹地還是大洋彼岸,都能快速抵達。更有我國自主研發的C919飛機及和諧號高鐵等多個項目各種出行方式任君選擇。如果還是不能與家人一起共渡佳節,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與家人視頻溝通非常便捷。
說到中秋就不能不說月餅記得小時候月餅樣式單一,一般多為烤制的,當地也就能買到豆沙、棗泥、果脯、還有五仁餡的月餅雖然分量很足可有點單調,再看現在食品企業漸漸多了起來,月餅品質也不斷改善,從硬變軟,有蛋黃的、豆沙的、帶肉多味的,奶黃冰皮、廣式蘇式,還有水果型的等等,味道越來越美,包裝也越來越精致從單一到豐富,月餅品種不僅數量多、質量好,而且節日食品供應也非常豐富、應有盡有。月餅已經不單是節日食品,更是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征。
時代是在不斷改變著的。以前人們慶祝中秋節的方式,要么是吃月餅、吃螃蟹、要么是喝酒賞月,F在人們慶祝節日的方式花樣繁多。老人們多喜歡一家人聚在一起合家歡樂,而年輕人們則多愛結伴出沒于電影院,餐廳等地,亦或者只是與心上人依偎著說說話,盡顯浪漫。企事業單位也會組織集體慶;顒。有的開展自制月餅節,自己動手做月餅等傳統美食,有的組織一場熱熱鬧的野外燒烤,各顯神通,盡顯節日氣氛。同時借著熱情氛圍調動起大家,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豐富業余生活,還能調整出好的狀態,讓大家能以更蓬勃的精神面貌,更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這是改革開放前萬萬不敢想的。
喜歡中秋,喜歡中秋的祥和,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變遷;喜歡中秋的歡聚,喜歡在這樣的節日里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的變化。又是一年中秋時,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祈禱我的親人更加健康、我的家鄉更加美麗,也祝福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